反面论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前面有正面观点,后面跟一个反面论证,由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那么……(后为消极后果);另一种是前面没有正面观点,直接来一个反面论证,由如果不、如果……那么……(后为消极后果)来引导。
理论要点:1.“否则”、“不然”不能单独成句,前面一定有作者观点。
2.“如果不……那么……”引导的反面论证,结果不重要。
3.对反面论证进行反推之后得出的多位对策。
【真题再现】
1.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绪”,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B )
A.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有课解析】突破口:“正因如此”、“否则”。文段前半部分提到不少中国人的一个心态就是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正因如此”引导一个结论,需要理性认识自己生存的状态,克服“受害者情绪”,后面紧接着“否则”引导的反面论证,我们说看到否则可以略读,同时也帮我们验证了前面这个结论就是作者的观点,可以直接去看哪个选项可以和文段中的结论句做同义替换,我们发现只有答案B。A项属于表述错误,因为文段开头提到个人之弱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心态,无法快速提高。反面论证部分的内容就不能选择,首先排除D。C项,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属于“正因如此”,结论次之前的内容,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近年来,各种搞笑、轻浮的网络语言大规模地侵入了传统汉语的领地,影响大有不断壮大之势。对待网络语言,虽然学界和社会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缺乏及时合理的鉴别和引导,任其自流,那么无疑将会消解传统汉语的诗意和韵味,割裂汉语的文化传承脉络,同时也将使国家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受到挑战,使其陷入游戏和随意改写的危险中。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A.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及时合理的鉴别和引导
B.传统汉语的地位岌岌可危
C.网络语言的诗意和韵味远不如传统汉语
D.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有课解析】突破口:“虽然……但……”、“如果……那么……”。“近年来”作为背景铺垫,告诉我们网络语言大规模的侵入传统汉语的领地,通过“但”引出重点,转折之后是“如果……那么……”引导的一个反面论证,我们可以反推出观点,即对网络语言需要进行及时合理的鉴别和引导,所以答案为A。B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出现在背景铺垫中,而是对于文段中的“大规模地侵入了传统汉语的领地”进行了过度引申排除。C项、D项是反面论证过程中不良后果的内容进行的同义替换,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内容产业包括三个层次:信息、知识和智慧。报业更多是生产信息,而出版业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智慧层面,生产信息的必然先于生产知识和智慧的受到互联网冲击。其实原先不少报纸有在知识层面生产的传统,但近年来,报纸的这一特色日益褪色。如果报纸不能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只是在海量信息层面做文章,竞争不过新媒体是自然而然的。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D )
A.报业竞争不过新媒体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B.报业相比出版业更早收到互联网的冲击
C.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是其取胜的关键武器
D.今天报业欲生存应多在知识层面生产信息
【有课解析】突破口:“如果不”。文段先阐述了内容生产中不同信息、不同行业的特点,接着指出报纸“知识层面生产”的特色出现褪色,最后用“如果不”引导的反证例证说明报纸不从知识层面生产信息会造成竞争不过新媒体的后果,由此可以反推出文段的观点在强调报纸应该多在知识层面生产信息,即为D项。A项是反证部分的后果,不是文段重点,排除。B选项为转折前内容,同时也是现状介绍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本身表述错误,文段在强调知识层面生产信息的重要性,而非海量信息,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