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一)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管仲及其后继者提出“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的观点,子产则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命题,承认自然界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人感应的观念。
(二)战国时期法家先贤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相继在各国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让国人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瓦解了周朝的等级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贵族政体。平民的政治代言人是法家,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三)商鞅:战国人士(排序题),本是卫国人,人称卫鞅,在秦国被封号叫商君,因此也被称为商鞅。代表学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治世法则不死板,不效法古人,即变法。典故:立木为信,也称徙木立信。为了证明商鞅变法是真的、讲诚信,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奖励金子,以示政府讲诚信。
(四)韩非
.韩非是战国末期人物,受到嬴政赏识,嬴政采用其思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天下四方都发生事件,最重要的是中央之地,强调中央集权。“以法为教”:法律条文充当教育内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大臣犯法也需要受罚,平民立功也要受到奖赏。即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术”“势”结合:“法”:健全法制;“术”:策略手段,即君王驾驭群臣,执行法律需要手段。“势”:君王的权势,君王需要稳固的权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势。因韩非子的学说强调君主专制,受到秦始皇的赏识。
四、墨家
墨子,名翟。
1.思想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
2.著作
《墨子》——作者:墨子和弟子。
墨子:战国人士,农民出身,精通木工,学说代表平民利益。关键词:平民。
思想: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注意:哪个选项代表平民的利益,为百姓说话,哪个选项就是墨家的思想。
(1)兼爱:完全的博爱,强调一种大爱,不分贵贱。儒家强调贵贱有序,墨家和儒家
很多学说相反。
(2)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因为打仗百姓最苦。
(3)节用:勤俭节约,因为平民百姓没钱,需要节约。
(4)节葬:反对厚葬,因为百姓没钱。
(5)尚贤:唯才是举。儒家强调等级,关注门第;“尚贤”不看门第看才华,因为唯才是举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
(6)尚同:上下一心,为民谋益。
(7)非命:反对命定学说,相信通过奋斗可以自己掌握命运,因为百姓出身贫苦,信命对其不利。
(8)非乐:摆脱礼乐的束缚。
著作:墨子和弟子著《墨子》。
《墨子》是墨家著作的总集,《墨经》是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光学八条。《墨经》记载很多自然科学,常考光学八条。因为墨子本身是木工出身,有技术,懂很多自然科学,最常考小孔成像。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记载于我国的《墨经》。
五、兵家
孙武:兵圣,《孙子兵法》
孙膑:《孙膑兵法》
六、杂家
“兼儒墨,合名法”
吕不韦:《吕氏春秋》
【真题再现】1.(2017-陕西)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秦穆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
B.韩非系统地提出了“抱法处势,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
C.李斯辅佐幼年时期的秦王嬴政处理朝政
D.慎到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2017-北京)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观点的是(B )。
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3.(2016-国考副省级/地市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C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4.(2016-吉林乙)对于当前的纹身现象,四个大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说:身体天然完整,纹身就是自虐;
乙说:纹身影响仪容,是低俗身份人的爱好,有身份的人不会纹身;
丙说:纹身费财又费力,何必呢?简简单单不很好吗;
丁说:国家应该严格限制纹身,应该规定人们的行为选择。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B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5.(2014-吉林甲/乙)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清静自然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两个学派分别是(A )。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儒家、墨家
6.(2013-413 联考)下列语句与出处对应错误的是(B )。
A.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韩非子》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7.(2012-浙江)下列名言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C.“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荀子
D.“兼相爱,交相利。”——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