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
一、诗歌源头
(一)《诗经》
1.地位: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2.内容分类:风、雅、颂。
(1)风:劳动人民创作;评价“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的精华部分。
(2)雅、颂:贵族/统治阶级创作。
3.艺术手法:赋(平铺直叙)、比(比喻)、兴(起兴)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齐风·敝笱》
1.来源:西周时期周公治礼乐,“乐”即音乐,音乐若配上歌词唱出来观赏性会更强,诗经最开始就是音乐的歌词。
2.地位(重点):《诗经》最早产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现实生活,也是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正确)。
3.内容:风、雅、颂。
(1)风:诸侯国的音乐,反映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类似今天的民族风,此风格非常接地气,创作者是劳动人民,反映日常生活,如《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讲的是一位男子努力追求一个女子,婚后却虐待妻子,始乱终弃。后人评价(重要考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句话意为饥饿的歌颂其所吃的食物,劳动的人歌颂其所从事的工作。
(2)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4.艺术手法:赋、比、兴。
(1)赋:平铺直叙,非常平白的描述一件事,如《卫风·氓》。
(2)比:比喻,诗经中有很多比喻手法,如《硕鼠》以及《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敝笱,破鱼篓子。鲁桓公的妻子是齐子(文姜),齐襄公与齐子“德国骨科(兄妹苟且)”,后来文姜嫁给鲁桓公,二人私下仍旧“德国骨科”。“敝笱在梁,其鱼唯唯”意思是鲁桓公这个破鱼篓子在梁(拦鱼坝)上拦不住他的妻子和齐襄公私下苟且。
(3)兴:起兴,简言之即顾左右而言他。《诗经》在描写一件事时一般先不直接描述,而是先描写周边其他事物,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是喜欢了一个女子,不直接说而是先描写一下别的景物。
(4)考查方式:①把握艺术手法,赋、比、兴对应的是《诗经》;②诗六义/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楚辞》
1.地位: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新诗体:
被称为:骚体诗(《离骚》)/楚辞体诗(楚辞)
产生于:战国
3.作者:屈原、宋玉等
编者:西汉·刘向
【真题再现】1.(2017-国考副省级/地市级)与____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传统源头的《楚辞》,主要作者是因谗去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的屈原,他用“____”这一著名诗句,表现了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惧。
文中画横线部分应依次填入(C )。
A.《庄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庄子》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C.《诗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D.《诗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A.《诗经》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C.“楚辞”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D.《离骚》在反映生活手法与《诗经》是不相同的
3.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4.《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 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0多篇
B.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C. 其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蒹葭》中的名句
D. 其中“风”是地方民歌;“雅”主要是宗庙乐歌,分大雅和小雅;“颂”主要是朝廷乐歌
5.下列选项中并非出自《诗经》的是(C )。
A.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B.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C.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D.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6.下列各项中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引自《诗经》
B.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 《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D. “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家经典,其中“五经”包括《诗经》
7.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的是(A )。
A.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B. 死生契阔,与之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C.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D.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