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公务员面试、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请关注有课教育|山西公考资讯网,下载APP:上岸神器,助你上岸更快一步!
山西省考面试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省直事业单位和忻州市直事业单位的面试,以及后续山西各地的面试,题目的难度不会减小,所涉及的领域依旧比较广,而且综合分析类的考题常常会涉及一些社会热点。如果考生没有关注过这些热点内容,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会比较头大,自然处于劣势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积累时事热点内容。
第一、多看新闻。可以下载官媒客户端或者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半月谈等,这些正规网站客户端不仅有每天发生的社会热点,还会有相关的评论员文章,这些都是我们面试学习的好帮手。
第二、自己出模拟题。我们在学习了客户端新闻之后,自己对热点事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我们可以就该热点自己出一道模拟题,自问自答。不过也要注意重视对热点和实事的归纳和总结,日积月累,厚积到最后总会爆发!
热点题目预测
备受关注的河南淇县“农民西瓜被偷倒赔偷瓜者300元”事件有新进展。河南省鹤壁市公安局4日,认定偷瓜是违反治安管理的盗窃行为,偷瓜者被行政拘留3日,也对对责任民警采取停职措施。对此,你怎么看?
有课教育解析
淇县公安局的上级鹤壁市公安局出手纠正这起不当执法,结局合乎民众对公正、是非的朴素判断,对基层执法者是警醒,维护了执法的公正,对法治进步也是推动。维护了执法的公正。
如果公民面对不法侵害时畏手畏脚,执法者不问是非曲直“乱判”,只会让犯罪者有恃无恐,导致公序良俗的错乱。遗憾的是,这种错乱在一些基层执法中并非孤例。谁会“折腾”谁有理,谁的嗓门大谁有理,谁身上有伤谁有理,谁出血谁有理……各种“糊涂断案”案例严重侵蚀了执法的公正性,也把该用法律厘定的是非变成了由法律之外的因素决定,而事实、法律则被放到了一边。
事实上,互联网舆论越来越迅捷,听民声越来越方便,给执法者提供了一个“照镜子”的机会:执法中一些“和稀泥”的做法,是否符合立法原意?一些个案的“糊涂断案”,与群众对正义的期待有没有距离?一些原本是非分明的案例,非要媒体关注、上级机关介入才能被纠正,纠错门槛是否太高?
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安全感,是从个案中获得的;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也因一个个具体事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地执法部门都要举一反三,梳理、排查、防范基层执法中与法律相悖、与民心相违的“和稀泥”“糊涂断案”,切实守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