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到热点的分享中来,热点的分享并非是单纯的题目预测,也是想将我的思路和作答内容分享给大家。面试的语言是灵活的,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作答综合分析划定了一些红线:1.少说我;2.少说背景、对策等字眼;3.序号词最多用上一次。从我近3年的实际的自我实践和学生操作来看,这样的效果还是蛮不错的:1.突出了理性的分析思维,避免主观性臆断表述;2.初步脱离模板套路的嫌疑;3.避免被123牵着跑;4.说话能够围绕内容展开。当然不排除高手的存在能够做到无我无题,自成山水。
综合分析主要考察两个维度:一个是思维,我把它叫做怎么想,一个是内容,我把它叫做储备。大家在培训的过程中,接受思维容易,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好的思维定势叫做思路,不好的思维定势叫做套路。所以,在学习中,如何培养思路,避免套路,才是活路和出路。
综合分析难在哪里?我觉得是一个“穷”字。穷在对各类题型的认知上,穷在对社会储备的不足上。说不出政府的语言,不具备应有的储备,捉襟见肘的背后还是匹配的缺失。
我想,做培训,做职业培训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是教会学生答题,而是能够塑造学生以职业人的思维和能力去实现人与岗位的匹配,既然要匹配,那么,你就需要学习补充一些应知应会,学习机关文化、熟知机关流程,掌握机关技能,适应机关环境。展开来说,又是一大片,此处打住。
且祝福每一位关注我公众号的有心人能够坚持努力,取得成功。
热点新闻背景和题目预测
新闻传送:
题目预测:
“别急,慢慢走,我等你”“等灯等灯”……最近,武汉轻工大学地铁站外十字路口一处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斑马线,吸引路人围观。对此做法,你怎么看?
有课老吕解析
这样温馨提示语,让过往车主和行人感到阵阵暖心。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温暖的提示语让司机和行人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沟通渠道。
其实,斑马线创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成都有“爱情斑马线”、杭州有“爱心斑马线”,西安有“脸谱斑马线”,泰国有老鹰、大象或老虎脚印等动物造型的斑马线,现在武汉又有了“告白斑马线”。这些斑马线都创意十足,也很绚丽,能起到美丽城市市容的作用,也是对路人和司机一次创新宣传教育。
但绚丽的背后,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太过新奇的斑马线会变成司机和行人眼里的景点,转移了行人或司机的注意力,司机会好奇去看,行人会驻足拍照,一旦大意之下,可能引来更大安全隐患。
斑马线是什么?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好似斑马身上的线条,斑马线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宣传交通安全、美丽市容的本意是好的,这样的好意也可以称赞,但如果将斑马线变成了壁画,就弄巧成拙了。还是让斑马线回到本来的目的上,发挥它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的功能,那些妨害交通安全的创意还是不要为好。
可以说斑马线前的文明考题,值得每一位交通参与者深思。行人过马路,机动车不减速、不停车、按喇叭催促,怎么安然通过?人行道亮红灯,机动车正常行驶,路人扎堆穿行、人车混行,如何保障安全?在我们身边,道路上的“速度与激情”仍经常上演,成为交通管理与城市治理的现实难题。
只有敬畏规则、尊重他者、完善制度,才能让交通安全与公共文明真正统一起来。所以,要让斑马线成为文明、安全的风景线,我们还需要做到:
第一,交管部门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斑马线出现的违规行为要依法治理,予以惩罚。
第二,城市交通如同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车辆和行人共同维护;礼让则是一种价值导向,需要“车让人”与“人让车”合二为一。每个人过马路都希望机动车停一停、等一等,同样,驾驶员和乘客也希望行人按交规走好自己的路。既遵守交通规则,又彼此真诚尊重,才能为城市空间书写文明。
第三,从遵守交规到自觉礼让,要注重习惯养成和意识增强的过程,就像乘车排队、主动让座、不开斗气车、慎用远光灯等文明行为,只有内心有道德律、行动有执行力,才能让交通安全与公共文明真正统一起来。
俗话说,礼让礼让,人车无恙。敬畏规则、尊重他者、完善制度,我们的社会一定能在礼让中通过文明的一个个路口。